中国体育还有希望吗?

郗怡可郗怡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体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我想来聊聊我的看法! 中国是体育大国,也是竞技体育大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体育运动人口,这个数字达到5亿,这个数字几乎是美国的一倍,欧洲的三倍。但可惜这些体育运动人口并没有分配到合适的项目里去,因此虽然人口众多,但依然无法取得优秀的成绩。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情,参加竞技体育训练并不是提高体育成绩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很多著名的非奥运会项目运动员,他们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竞技体育的训练,比如羽毛球的李宗伟、乒乓球的许昕/马龙、跳水地的杨健、举重重的石智勇等等,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竞技体育训练,但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是所有人参加竞技体育训练都能取得好成绩的,也不是说只有参加竞技体育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培养那么多的竞技体育人才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国的群众基础良好,有很多热爱运动的民众,这些人是我们开展竞技体育的基础;

第二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期待,毕竟人们习惯于用奥运会金牌数来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因此为了满足人民的要求,我们只能加大竞技体育的建设力度;

第三则是为了鼓舞民心,一个连自己国家运动员都照顾不了的国家,又如何能照顾好她的子民呢?因此通过竞技体育拿到奖牌,可以让百姓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重视的感觉。 而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群众基础依然很好,每天无数的人民参与着各种体育运动,而这些问题则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层面上。如何能让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享受到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又能够解决那些退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和退出机制 当一名运动员选择了竞技体育的道路之后,他(她)就必须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代表国家参赛,身上肩负着国人的期望与梦想。可是如果当这名运动员无法完成这个梦想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其他的路呢?因此我希望能建立一个完善的选拔机制和一个顺利的退出机制,让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奋斗。

2. 多项目的全面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单纯发展竞技体育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了,因此我们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着手解决问题,那就是多项目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多项目呢?就是说在一般的民众面前,不要只专注于奥运会的项目,而要多做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多项目还可以理解为不同人群的项目,因为在现在的体育建设中,往往只注重于青少年,而忽略了成年人以及老年群体,其实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运动,而不是将年轻人的体育竞赛搬到奥运会上去。

3.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其实很多有名的非奥运会选手,他们在职业生涯初期也经历过艰苦的训练,只是在他们职业生涯末期没能很好地对接上社会,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浪费,而这个问题正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除了给奥运会冠军以及世界锦标赛冠军发放奖金以外,我们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支持体系,让优秀的运动员能在职业生涯结束以后轻松地转换到另外一个角色当中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