埁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云彦辉云彦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芩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字从草从音,以声字,音寻。字义为竹名。引申之,竹也。 字从艹,岑或作岑,本义指小而高的山。与芩同义的还有“岑”、“崟”和“嵚”。 字从艹从今,意为现在正是竹子生长茂盛的时候。所以“芩”字又表示夏季的中旬。 “芩”字的繁体字是“芩”,异体和通用字形比较多,如“苓”“蘦”“零”“澪”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因为字形过于复杂,书写不便。现代学者根据这些异形字的字形结构特征,一般把这些字归属到不同的形旁部。例如,“芩”“岑”“崟”归入“山”部;“蘦”“零”归入“艸”部;“澪”归入“水”部等等。

然而,这种归类仅仅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而已,并不是按照字的本意来分的,因而有悖于古人造字之本意。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汉字简化等问题,只是就“芩”字的五行属性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我认为“芩”字的五行应该根据其本来的意义来确定,即木。理由如下:

1.从字形结构来看,“芩”由“艹”和“今”构成。其中,“艹”表示“芩”的本义是指一种草本植物(此乃“艹”的字形演变过程可佐证);而“今”的意思就是“现在”或者“当今”。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现今正逢草木茂盛之时”,也就是说草木正在生长旺盛的时期。而春天和夏天都属于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季节,因此用这个意思表达的“岑”字应该属于木性质的词。

2.从使用频率来看,“芩”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岑”。在古代汉语词典里,收录的古代文献中出现的所有“芩”字条目不到五十个,而收录的“岑”字条目却超过了二千五百个。可见“岑”比“芩”要常用得多,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逐渐取代了“芩”的位置。而常用的汉字通常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汉字,它们承载的文化含义也是最丰富的。可以认为“岑”字的五行属性更为稳定,而“芩”字的五行则较为灵活。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用的多的字必然会受到其他的字的制约和影响,而用的少的字自然相对自由。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归结为“高频字抑制低频字”的规律。

3.从语感感受上来看,“芩”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阴柔的,而“岑”给人的感觉则是比较阳刚的。用来形容人的长相时,用“芩”字往往给人一种纤弱的感觉,而用“岑”字则多给人挺拔、硬朗的印象(参考形容词的阴阳属性和汉字五行属性的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