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蛋壳有什么作用?
蛋壳是母鸡怀胎产卵的“记忆”。刚出生的幼鸡是把蛋壳当做“玩具”,啄蛋壳是幼鸡学走路的关键一步。除了这样的“记忆”,蛋壳还有哪些妙用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给出了以下答案。
预防便秘 加些蛋壳粉
我们一般将鸡蛋煮熟后食用,鸡蛋的膳食纤维主要集中在蛋黄部分,一粒蛋黄的纤维含量约等于3克芹菜。鸡蛋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而“废弃”的蛋壳则常被人们丢弃。其实,蛋壳在食疗上有很多妙用,人们可用蛋壳治疗便秘。
鸡蛋的纤维素主要在蛋黄部分,一个蛋黄的纤维含量约等于3克芹菜。
将蛋壳洗净后,用筷子或勺子将其碾碎,放入碗中加适量温开水,拌匀,用勺子舀起,反复咀嚼,直到感到饥饿为止。注意,以后每天都要坚持食用,持续两三天,直到膳食纤维的作用(软化便便)充分发挥,进而解决便秘问题。也可以将碾碎的蛋壳粉放入豆浆中搅拌,像喝豆浆一样饮用。食用前,可以将蛋壳粉少量多次地加入豆浆,一直搅拌到全部溶解。最好选用豆浆机自带的搅拌叶片,不使用金属刀具,避免食入过多重金属。而患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或肝炎等疾病的人群,则不宜进食。
预防高血压 蛋壳加点盐
我国约为2.7个亿老年人,患高血压者有600万左右,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在90mmHg以上。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终生服药,因为高血压病根本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如肥胖、饮食、精神紧张等,有些没有明显因素,纯粹是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血压患者应多吃些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例如,豆制品、鱼虾类、核桃、新鲜蔬菜(尤其黄豆、豌豆、蚕豆等豆类)及低脂乳制品。鸡蛋羹是高血压患者理想的食疗之品,而平时很少有人把蛋壳当食材。
我国的中医理论认为,咸味入肾,所以咸味食物可治病,如尿毒症、颈椎病等。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肾炎、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疾病的人,均可用盐水煮鸡蛋疗法治疗。
具体方法为:把鸡蛋壳洗净,用水煮,煮到蛋壳裂开,蛋壳上有细小裂纹,然后把鸡蛋壳捞出,略晾一下,去掉蛋壳上的沫,用水把鸡蛋壳洗一下,晾干,就可以压碎后熬制蛋壳粉了。如果家里没有捣药罐,则可把蛋壳压碎,剁成小块,蒸熟,碾碎,晾晒,再次烘干,研成细细的粉末,装在瓶中备用。用温水冲服,每次1—2克。也可用中药研磨机(粉)研磨成粉末,装入瓶中备用。每次用温开水冲服1.5—2克。一般每日服两次,睡前服一次。
预防痛经 蛋壳贴肚脐
对痛经症的治疗,除了少数症状严重、时间长、经过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一般都不做手术治疗。现在研究认为,蛋黄经萃取,用人工合成的子宫收缩抑制剂(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之一)替代,治疗经痛的疗效高达57%,这是临床上治疗子宫收缩的最好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普及主要是因为要得到蛋黄很繁琐。其实,我们平时把蛋壳废物利用,对很多疾病有治疗作用。
具体方法是:把鸡蛋壳洗净,用小火炒熟,直到鸡蛋壳呈橙黄色,然后,把鸡蛋壳碾碎,贴在肚脐上,每次两小匙,再用医用纱布包裹好,一星期两次,坚持一段时间,痛经会得到明显好转。
另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是中医的“肾虚”、“胃痛”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主纳气,肺则是主气的,《本草拾遗》称其为“清肺胃郁热,止咳化痰,明目祛痛”。所以,研成的蛋壳粉,对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疗效。其他还有许多妙用,如治疗感冒、治疗烫伤、治脚疮…蛋壳粉治“感冒”,取鸡蛋壳5个,冰糖50克,加水250毫升煮服。一剂见效,连服3—5剂则痊愈。治烫伤,用火罐拔完,把蛋壳粉末撒在患处,用布包扎好,3天换1次。治脚疮,连敷3—5次可愈,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处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