辀五行属什么?

傅敏霞傅敏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无“辀”字,据段注云,“今依《玉篇》增‘车舆’二字。”“輿”下又云: “古文作辀、作辕。”即以車輿代辀也。 然则,車輿与車軸同为轉轅之器,而軸又爲駕馬之樞。故自《詩》以下,凡言輈者,亦多言轅,謂轅與軸皆轉轅者也;或直言軸而不言轅,謂轅與軸皆可轉轅者也。蓋軸雖有轂而無轅,轉轅之力不若轅之易為力用,故軸常兼轉轅與載人之任,而獨不稱輈焉。此古人造字的深意所在。

“辀”从“舟”,“舟”象船形,本義是船頭。引申為車頭。 “軸”从“軸”,“轴”象木轮中心圆棍状物。引申爲輪子中心的圓棍兒,再引申爲車軸。 由此可見,古文字中,“車軸”一词指車的兩個部分而言,一爲轉轅之樞,一爲承駕馬之軸。

《詩·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載是遠驅。”朱熹集傳:“馬之兩旁曰騤騤。”毛詩正義:“車車兩邊欄楯,馬馬兩傍欄楯,皆謂之騤。”《齊風·猗嗟》:“參予馳禦,左旋右抽,靡瞻絶彀。”毛詩正義:“車兩側曰轅……車直行曰馳,左發曰御,右發曰禦。”《周禮·夏官·大僕》鄭玄註:“車有六鐙者,諸侯之所建爲辀,天子之所建爲轅也。”《周禮·冬官·輈人》鄭玄箋:“王車之輈,其轅上直而廣,诸侯之輈,其轅狭而上曲。”賈公彦疏:“諸侯之輈車轅狹而上曲者,以地小而車少,所以車小而轅狭曲耳。”以上所舉,均說明“轅”爲車的兩邊欄楯,“轍”則爲車行的路跡,而非車轅本身。但《詩·豳風·九罭》:“九罭之魚,鳟鲂。”《魯頌·駉》:“駉駉牧馬,在坰之野。”毛詩正義:“車行曰辙,故車行處曰軌。”則車轅亦稱“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