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钢铁企业如何转型?

庄佳宜庄佳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利润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产量为9538万吨,同比增长7.8%;生铁产量为9049万吨,同比增长7.8%。 同期,行业平均营业收入仅为1060元/吨,而平均成本却高达1130元/吨,这意味着平均每生产一吨钢材要亏损70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国内钢铁行业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了——今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亏损130亿元和150亿元。

如果第三季度仍无法实现扭亏,那么今年年度亏损额将创出历史新高。 目前,包括宝丰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在內的很多大型钢企都纷纷启动了减产或停产计划。据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重点冶金企业日均产量比月初减少了近30万吨。其中,作为国内第三大钢铁集团的河钢集团,决定自8月20日起,对所属钢铁产业实行全面减产,日均影响钢铁产能约13万吨。

虽然减产对于钢铁行业去产能,稳价格有重要的作用,但短期来看,减产的力度仍然难以让钢铁行业由弱转强。 首先,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需求萎缩,而钢铁产量下降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其次,钢材成本居高不下,环保压力又让许多中小型钢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最后,国际上钢铁贸易壁垒增多,国外钢铁业也在逐步复苏,大量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所以,在产能逐步退出,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的过程中,优秀的钢铁企业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对于那些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被淘汰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

郜伟捷郜伟捷优质答主

当前钢铁行业已进入新一轮洗牌期和分化期,企业间的“冰火两重天”现象越来越突出。转型不能仅仅理解为“转行”,也不能仅仅理解为“转产”,而应是发展理念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是适应新常态的转型发展。钢铁企业发展要顺势而为,从“低成本战略”转向关注“高效率、绿色制造和产品优化”等竞争优势上来。

低成本战略有适用条件

2008年之前我国钢铁产业的“低成本战略”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这“低成本”不是“没有成本,没有质量的低价”,而是一项成本管理策略。由于我国具备劳动力、土地和能源资源价格处于较低水平的要素成本优势,同时处于需求旺盛、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以量取胜”的规模扩张战略,形成通过“低成本竞争”,“薄利多销”的市场竞争模式。这符合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和制造业“边际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特点,是钢铁产业发展初期一种有效的市场进入和市场拓展战略。

2008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速度的加快,在“三期叠加”等新常态特征逐步显露以及钢铁产业深度调整的情况下,上述低成本条件已发生了改变。特别是“4万亿”计划退出后,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钢铁行业下游用钢行业中的建筑、船舶和汽车等领域增速明显放缓,钢铁需求量下降;产能过剩问题显现,企业间恶性竞争愈演愈烈,钢材和原材料价格下降,物流、环保、劳动力和财务等成本上升,钢铁行业进入微利甚至亏损困境。

在新常态影响下,钢铁企业进入“产能严重过剩、低价恶性竞争、资金严重短缺、效益大幅下降、债务风险加大”的发展困境。面对新常态的特殊条件,成本增加和盈利下降倒逼企业要实施包括提高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等一系列转型措施。因此,适应新常态的钢铁企业转型发展,是企业要从发展战略上、在发展理念上、在发展方式中,寻求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这就是钢铁企业转型发展要从过去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向“高效率、绿色制造和产品优化”等新的发展策略转变。

应对策略

从企业“高效率”角度寻求竞争优势。钢铁企业高效率主要是指提高人力资源效率、资产效率,财务杠杆效率。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费用,增加公司价值。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成本管理,要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形势变化,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快资金周转,加快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提高公司财务杠杆效率。

从钢铁“绿色制造”角度寻求竞争优势。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加快向“绿色”方向转型。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这给钢铁行业提供了一条“绿色供给”的发展路径,钢铁企业要着力于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进行绿色创新和绿色产品开发,发展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回收再利用等。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循环经济(包括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水平),实施清洁生产,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示范等多项措施实现钢铁“绿色制造”,适应“绿色化”经济发展,这可推动钢铁行业的竞争进入新阶段。由于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将加大钢铁企业成本,因此,成本上升会淘汰一部分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这更有利于行业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和“高效率”发展的实现。

从“产品优化”角度寻求竞争优势。提高产品优化和技术含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走精品路线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也是企业应对新常态下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在钢铁需求总量下降的情况下,下游用钢行业中高端、个性化要求的增加,要求钢铁企业要调整品种结构,加强研发能力建设,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走产品差异化和“专、精、特、优”路线,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