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煎着好吃?
我猜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千奇百怪、百花齐放的,因此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放在「下厨房」的问答专栏中,让大家能够看到更多人对于“什么食物煎着吃最好吃”这个问题不同的理解。 (PS. 为了便于阅读,将问题中的“什么”统一改为“哪种/哪些食物”) 作为「下厨房」的运营者之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在下厨房的频道数据里看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现象一: 下厨房目前共有菜品 289381道,月人气排名前十的菜式如下所示: 月人气排行榜 Top10 现象二: 下厨房目前共有菜谱 55679个,分类排行前二十的类别如下所示: Top20 类别排行榜 通过上面两个数据的简单分析就可以看出,“吃什么”以及“怎么吃”这两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我们人类,并有可能在未来漫长的时光当中一直持续下去……而这也是我们制作这道题目和答案的初衷——希望用我们的微薄之力能够对这些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说回正题。什么样的食物煎着吃比较好呢? 我们认为,只要是你喜欢的食材,都可以尝试着用“煎”的方式去做出来。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要是合理的烹饪方法就能达到美味的境界。 但如果是严格限定条件的话,我们认为,适合煎制的食材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质地较紧密,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②组织细腻、水分含量少;
③成熟时间比较短,能够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 例如,鸡蛋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食材,用它做出来的蛋饼、蛋饺甚至煎炒鸡蛋都美味可口。这主要是因为鸡蛋本身的成分较为单一,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因此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鸡蛋的热量较低,每100g鸡蛋所含的热量为142kcal,远低于猪肉(1472kcal/100g)。所以吃鸡蛋并不会有很强烈的负罪感!(哈哈哈……难道我在劝大家多吃吗!?) 同样受到上述条件制约的还有鱼、虾等水产品,以及肉类,如牛肉、羊肉等。一些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比如冬瓜、丝瓜等,也很适合用“煎”的手法来烹调。而像豌豆苗、芦笋之类的蔬菜,由于纤维粗、水分多,就不太适合用煎的方法制作了。
还需要注意火力的控制。如果火力不足,菜肴很可能做老;但如果火焰过于猛烈,又极有可能导致食物烧焦发黑。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对了,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是所有器皿都适用于煎制食物。因为油脂遇到高温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害物质。所以我们建议,煎制食物应使用不锈钢锅或陶瓷锅底的平煎锅较好。 好了,关于煎制食物的要点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如果你也有自己拿手的好饭菜想要与大家分享,欢迎提交到「下厨房」App或者网站(http://www.xiachufang.com),让我们共同感受属于你与家人的美食记忆。
虽然煎饼一词在很多地区都存在
但是说到煎饼人,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山东大汉手里摇晃着铁糊子上下不停甩动的画面。其实对于煎饼,山东人似乎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无论走到哪里,这个味道都是忘不掉的。
山东煎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煎饼起源是古代的“烘饼”和“薄餅”,在《齐民要术》中就介绍了制作“饼茶”的方式:先把面团放到布袋中不停摇晃,使面团变为糊状,然后再用这面糊放到烧热的鏊子上转动涂抹。这过程和今天山东煎饼制作大体一致,只不过那时烙的饼较小较薄,形似茶匙,故名“饼茶”。
煎饼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家常饭食。在《嘉祥县志》和《莱州府志》中就有记载道:“糊糊,用糜、粟或小麦等磨成面,加水搅成糊状,在平热铁鏊上抹匀,用火烘熟得之。”《蓬莱县志》中也说到,煎饼是居民的常食食物。由此看出,煎饼的制作已经脱离了饼茶的局限,制作工艺更为简易,适用性也越来越强,成为百姓餐桌上不可多得的食物。
旧时,煎饼是劳动人民填饱肚子、补充能量的最好粮具,煎饼制作成本低廉,且原料普通,价格实惠。无论是高粱、玉米,还是谷、麦、豆、红薯磨成的糁子(或面)都可以做煎饼,经济实惠,耐饥饿。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能够帮助人们维持体力的正常运转。
从最久远的时期开始,煎饼就一直伴随着山东人生活和劳作,甚至成为山东人的文化符号。在战争年代,煎饼更成为军需品。“千军万马吃煎饼”、“小米加步枪,煎饼加红糖,敌人赶上也要闯”、“红糖煎饼壮了身,保卫齐鲁打东洋”等,这都是军民鱼水情的体现。而“王伯龄煎饼挑子进军营”、“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等煎饼故事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民政权获得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撑。
山东煎饼的制作工具有:鏊子(鏊子是一种用生铁铸造的类似平锅的炊具,中间微鼓,周边低并稍翘起)、刮板(铁板或木板,用来刮制煎饼用)、高粱梢帚(用来撇清鏊子、辅助刮制煎饼)等。山东人制作煎饼的手艺代代相传。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许多家庭都能够自己制作煎饼,当然现在城镇里大多数人也都是购买现成的煎饼,但是逢年过节,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做上几张煎饼,吃上几天,以满足自己的味蕾。
制作煎饼时,将高粱等去皮碾磨之后研磨成细面,之后用水调成糊状,然后用刮板将煎饼糊依次在预热的鏊子上均匀涂抹(方言称"擦"),在高温下烙制成饼。
山东煎饼根据制作原料等的不同有许多的品种,其口味也不尽相同。现在大家所吃的煎饼多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制成,制作前,先要用热水浸泡高粱等粗粮,然后将其用水磨将其磨成糊状。然后用勺子舀适量的煎饼糊在预热的鏊子上,并迅速旋转刮板,将煎饼糊在鏊子上轻轻涂抹一层极薄的糊层,形成煎饼生坯。之后,在鏊子的高温下不断地旋转鏊子进行加热烙制,至煎饼呈金黄色便做成了。
做成后的煎饼,可以直接折叠放入锅中,用小火烙熟,这样烙好的煎饼酥焦,别有风味。也可以用葱花和甜面酱卷起食用或者夹入驴肉食用,吃起来更是别有风味。烙好的煎饼,还可以和上虾皮包成菜饽饽食用。烙制小、薄的煎饼,则可以用来做菜吃。总之,煎饼的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无论怎样吃,都有一种难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