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惊蛰能结婚吗?

成玖梅成玖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可以的,这个日子不错,值得纪念的日子!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标志着惊蛰到来。在这一天,春雷始发,大地开始解冻,蛰伏于地下或是水中的动物纷纷苏醒。此时天气转暖,草木萌发,气温回升迅速,降雨明显增多。“惊蛰”之名由此而来。

《礼记·月令》中指出:“惊蛰之日,桃始花。惊蛰之节,雷乃发声。”古人认为,桃未开花时不发芽,桃花盛开时雷声鸣,因此将“桃始华”与“雷始发声”相联系作为惊蛰的标志。而事实上,桃花何时盛开与惊蛰是否有雷声存在并无必然关联。

在古代,人们利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耕种,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特定的气象条件。然而今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节气的界限被模糊化,出现“节不及节”“气不达气”的情况。对于惊蛰是否打雷,各地情况不一。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到了惊蛰时节阴雨绵绵,似乎总是与“雨”相伴。而在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则很有可能在惊蛰到来之时听到雷声。 虽然关于惊蛰能否打雷尚有争议,但是惊蛰的到来意味着温度持续升高、降水不断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独特之处。而惊蛰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雷惊百虫,春风化雨,草木怒生。”这三句各有一形象动词:惊、化、怒。正是由于这三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惊蛰之景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许多古书上都记载了惊蛰这一节气的特点。东汉郑玄注的《礼记·月令》中说:“惊者,恐其蛰虫发动,早行惊动也。”北宋苏轼的《定风波·惊蛰》中有词句“闲倚熏笼,愁无寐,起探春消息。”都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节气。 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名作《咏二十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最生动地展现了惊蛰的特点: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地到处起。” 在这一诗歌作品中,诗人用“微雨”“雷惊”“春耕”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