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紫是几画?

敖锦铃敖锦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紫”的笔画,在古代繁体中文写作「七」,因为古文字中的「十」「一」「二」等字,其繁体寫作都是「十一」或「十三」,所以「七」也常写成「七」,比如「七政」寫作「七正」、「七竅」寫作「七竅」等等 ,而「五」的字形演变比较独特,我找到的文字资料不多,只能粗浅的理解为从「一一得二」,也就是「六」,因此「五」和「六」常常互用,比如「五色」寫作「五采」「五方」寫作「四方」、「五谷」寫作「六谷」....

现代简体中文将「十」「一」「二」等字的繁体改成偏旁,又对「五」「六」等字加以简化,造成了字形上的混乱,许多汉字的研究往往也只限于繁体或简体,而忽略古文字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对字形的理解出现偏差,造成误解。 比如这个问题中提到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其中的「行」字,《说文解字》中释为「道也」,徐鍇則補為「人之步伐。一為趾離地之式。兩足間距八寸,故從彳亍」,可见「行」的古字形就是人走路的样子,而「五行」的「行」,在汉碑中多写為「上行」(上图),即是一例,这个字最早见于金文(图二),金文的字形像一个人背對著你走來,兩條腿的距離越來越快,「行」字的字形由此發展而來。

古人造字是很科学的,每一个字都是有基礎的,「行」字就是如此,它来自于「歩」,而「歩」字又有基礎,就是「止」跟「步」,「止」的意思是不動,而「步」是前脚掌著地,當然「步行」時,整個腳都踏在地面上,但「止」與「步」分別表達不同階段的動態,「行」即是「止」和「步」的合併。 這裡還可以多说一點的是,古漢语中有「七情」,指喜、怒、哀、樂、愛、惡、欲,而「色」在其中的意思就是「悅色」,《國語·周語》有「悅色悅言」,注釋說「悅色謂顏色和悦者」,可知「色」指的是人的臉部表情,那麼再聯想到「行」的本義是人体部位的走動,我就產生了一個疑問,人臉部的表情大多數都是「動」的,哭、笑、驚訝等等無不是肌肉「動」的效果,那麼是不是可以考慮將「七情」的「色」解释為「臉上露出的喜憂之狀」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