逽字五行是什么?

周彩凤周彩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有“逽”,无“遡”;《广韵》有“遡”,无“逽”。二者皆谓“早行也”。《玉篇》亦曰“溯,早行也。”故“遡”、“逽”古今皆作行进理解。 《广韵·铎部》载“逽”字下云:“吴人曰蹑,北人谓之趓。”“趓”即“逽”之异体。清儒王筠《说文字源》卷八谓“趓”当为“蹑”之本字。其言日:“古‘蹑’字作‘趓’。《唐韵》虽以‘蹑’字入‘觉’部,而注云‘今‘跮踱(dié diáo)’‘跦跦’(zhū zhū)皆是。又引申之为迟义。若‘遟’‘遲’二字,则又别为‘遅’、‘滯’矣。”

“迟缓”之“缓”本亦写作“緩”,可证“缓”、“慢”之“漫”,以及“漫步”之“漫”,均当从“辵”。 “慢行”之“步行”古代多作“徧行”,如“徧访”“徧观”。《集韵·凡部》云:“徧,行遍也。”“徧”亦通作“徧”。 “周游”之“巡”,《说文》解释为“往而复也”。其古文作“揗”。《庄子·秋水》“于是焉,庄子往巡视焉”,郭璞注引《韩诗》曰“循,巡视也。”可见此“巡”字亦表行进之义。 《说文·辵部》又有“逡”字,云:“逡,随行之貌。”徐铉增注:“《汉书》‘欲逡巡避匿’,师古曰‘逡,读曰逊。’”

“撤退”之“退”古作“退回”。《汉书·高帝纪上》“项羽闻刘邦已定关中,欲回军决战”,颜师古注:“回,退回之意。”“退还”之“返”,古亦可作“帰”。《论语·子罕》“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皇侃疏:“此节读‘帰’作‘反’……音同字异耳。”——由此例可知,“返”或“帰”表前行之义时,亦含“回”意。 以上诸字,或从“彳”或从“辶”,表行走之义;或从“辵”,表穿行、往返之义。“顺序”“循序”“渐次”“渐渐”“依次”“再度”“重新”“反复”“往返”等词语中的动词,都可用这些字表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