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有牛肉?

余征龙余征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牛”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像一头四肢着地的牛。金文、篆文中的“牛”字,形象越来越抽象,到了楷书,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所以,我们至少在商周时期就有“牛”字了。 至于牛肉,我们得看看先秦时期人们食用肉的习惯。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周代春秋冬三季的祭祀和分食肉的情况: 春秋二季祭祀不用牛(秋祭只用水牲),只有冬天祭祀才用牛。《周礼·庖人》中更是明确记载,冬季祭祀“牛三牢”: 所谓“牢”就是关养着而不让它活动,“三牢”就是指用来祭祀的三头牛。这和我们今天宰杀之后,摆上餐桌的吃法可是完全不一样啊! 也就是说,先秦时,除了王公贵族以外,普通百姓是吃不上牛肉的。

当然,王公贵族也吃不到新鲜牛肉。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喜欢炖着吃熟成的牛肉,叫做“炙”或“蒸炙”。《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说齐桓公爱吃烧鹅、烧猪肉还有蒸炙。 这和后来的涮羊肉可不一样,那时候可没有高温清水现煮的方式。《礼记·丧大记》中还记录了古人“奠爨”(用水温锅)、“奠饔飧”(把熟食放在盘中给死者进献),说明当时已有蒸煮熟食品的方法。 那么,王公贵族又如何能享受到真正的“新鲜”食物呢?他们主要靠两个途径获得:一个是从远方“跋涉”而来的“野味”;另一个是专门饲养的“圈禁”动物。

关于“跋涉”而来的“野味”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了,这里不再多说。而“圈禁”动物主要是指猪、鸡等家畜。至于牛,有的也是通过“圈禁”获得的,如《周礼·地官·牧人》中有“凡祭祀,宰牛”“凡王之膳食用服牛”。但这样的牛已经经过了一定的驯化,和野生的不同,应该算是半圈养的。不过,这种经过一定驯化的牛,仍然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需要精心养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