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路在何方?

瞿涧依瞿涧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要转型成为创新主导的国家,这个转变靠什么来完成呢? 1.必须完成产业和企业的升级换代 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是世界的制造业基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中国的制造业是廉价劳动力+低环保要求的低端制造业支撑起来的。这样的制造业是无法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的,是不可能提高中国人工资的,也不可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因为机械替代人工是大趋势)。所以中国制造必须升级,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向依靠技术、品牌、知识产权优势迈进。中国企业也是一样,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靠仿制别人,靠廉价劳动力赚钱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像华为这样有核心技术,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才会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才是我们转型过程中应该大力支持的企业。

2.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一个国家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就必须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国的R&D经费占GDP比重还不到2%,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一般是3%以上。我们要把研发经费提高一个比例点,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3.改革现有的科研体制 目前我国在科研上还是采取行政划块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各个单位各自为战,缺少整体规划,重复研究较多。另外就是评价体制不到位,科研人员的奖励机制不完善。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科研人员收益分配机制,才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才有机会出现更多的“钱学森”。我们需要调整对科研单位的考核办法,不能单纯以论文论英雄,而是要看其实际应用价值。

籍馨怡籍馨怡优质答主

中国经济转型,就是中国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现代经济体制转变。从计划经济的体制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从农业经济的体制向产业经济的体制转变,这些是经济体制方面的转型。从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形态向城乡一体化经济形态转变,从区域经济高度不平衡的形态向区域经济均衡协调的形态转变,经济运行关系的转型有多种。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主要是经济运行中的内在矛盾和外在环境发生了变化。从内在矛盾来看,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之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需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源环境的约束在强化。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石油、铁矿石、铜等矿产品对外的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0%以上,有的超过了60%。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生态恶化的现象还在加剧,比如去年长江三角洲发生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第二,土地的约束在强化。虽然中国土地总面积在世界上占第六位,但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第三,资金的约束在强化。一方面政府通过土地财政的支出在扩大,土地收支规模去年已经达到2.2万亿,相当于中央财政收入的70%,这样就加大了政府的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在抬头,流动性在过剩,而且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在速度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供应的收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开始显现。第四,劳动力的成本约束也在强化。一方面,这几年外出务工人员的输出人数增长在下降,而且返回输入地就业的人数在增加。另一方面,在外务工人员的工资增长却在上升。比如,湖南省,2006年省外务工人员的人均月工资收入要增长256元。去年珠三角地区企业工人的涨薪在20%以上。从外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加快的态势,特别是全球资本流动在加速,全球的金融一体化,虚拟经济的扩张等,对中国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还有国际贸易摩擦在加剧。比如最近美国对中国的轮胎启动了特保调查,对中国的钢管启动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前不久奥巴马还叫嚣对中国搞贸易保护,甚至于搞贸易战争。总之,中国经济亟须从粗放的经济向集约的经济转变。

中国的经济转型可以从宏观经济层面和微观层面来把握。从宏观经济层面讲,要逐步实现四个转变:第一,发展战略由以速度优先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第二,发展重点由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重点;第三,发展区域由以东部优先转向以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为重点;第四,发展动力由依赖对外经济转向扩大对内需求。

从微观层面讲,经济转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转型。要逐步淘汰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鼓励节能环保企业。第二,技术的转型。要逐步淘汰传统技术和工艺,鼓励技术和制度创新。第三,文化的转型。要逐步由传统的文化理念向现代的文化理念转变。特别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要由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向现代企业“职”的文化转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