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易经里的吗?

昌钰灏昌钰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五行不是易经里的。 五行的概念早在《尚书》《史记》等古籍中就有出现,到战国时代,齐国人所著的《管子·五行》对五行做了详尽阐述,认为五行是构成世界五大元素,且相生相克。 不过这时候的五行还不是后人理解的那种五行,因为“五行”这个词的意思是“像五根木棒一样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而不是今天“五行”所表示的五种物质。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借鉴了阴阳家的理念,提出“五行生克”说,认为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同时主张五行还具“义”,比如“木之性仁而好生……火之性礼而好动……土之性宽而好仁……”这就是五行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说法起源。

东汉时期王充著《论衡》,认为五行之说都是虚假荒诞,不可深信。但是五行之中“信”的意思得到了保留和发展,如“信者,五行之一也。故日:‘其阴者行其阳’,此言阳气之行于阴也……故曰:‘其高者其气魄……’”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儒家地位下降,但人们仍然会在儒学体系内寻找精神归宿,于是便有了郭璞为《周易注》作序,引入五行学说以释周易象数之意的说法。五行在唐代开始与天人感应相联系,宋元以来又被儒家尊奉为“阴阳五行”。

时至今日,五行依然被许多人当作一种信仰。然而它的源头其实只是一件用来卜筮的工具而已——甲骨文里就有很多关于五行的记载,说明商朝时已有五行这一套系统,它最初的意义大概是代表自然界五种不同的力量。至于这五种力量是什么,现在已无从知晓。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符看起来十分简单,其实每一个都具有多重含义。比如“水”字,最早写作“氵”,表示水的流动,同时也象征了江河湖海。后来“上水”和“下水”分开,“下”加三点水,成了“水”,指流水之下,既表达流动的含义,又有了“水从高处向下流”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