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资产证券化?

卓佩汝卓佩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又称ABS,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的过程。 本质上讲,资产证券化是将流动性不足但预期能带来收益的资产转化为资本市场可交易的证券工具,其核心是设计一项交易结构,通过这个结构的设计实现融资的便利和风险的分散。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一项结构化融资活动。所谓“结构性”指的是涉及主体、环节多,流程复杂;而所谓的“融资”则是指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资产的收益权而募集资金。

二、什么样的资产适合证券化 理论上讲,只要价值预期能被识别并且有充足的流通性,任何有价值的资产都可以进行证券化处理。但是,根据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符合以下要求的资产更容易实现证券化: (一)具备真实出售特征 根据《证券法》,公开发行证券必须依法进行,且需要满足“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所有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这一条件。同时,我国现阶段仅允许上市资产进行证券化,也就是说只有能够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才能够达到公开发行的标准。难以在交易所挂牌的交易资产(如非上市公司股权及债权、地产等)即便再有融资需求,在法律层面也很难实现。 这里所说的能够在交易所挂牌的交易资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该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划分清晰,并能合法、完整地转移给受让方;二是能够通过定期的审计和信息披露,保证所发行证券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二)预期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融资工具,发行的证券必须能够持续、稳定地产生现金流。那些短期内无法形成稳定现金流或者出现现金流缺口较大的项目很难实现证券化。一般来说,资产产生的收益应当覆盖贷款损失准备金、运营成本、费用开支及资金成本等,这样才能保障债券的本息兑付。对于预期未来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则需要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三)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由于难以获得全面的金融机构授信,往往会出现融资上的信用缺失。而对于拟实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言,如果底层标的资产缺少可靠的信用支撑,将会严重阻碍该项业务的进展甚至导致业务失败。资产证券化业务要求参与各方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较强的还款能力,以确保资产证券化顺利推进与实施。

按照目前的监管规定,企业的借款总额(包括直接和间接受信的借款)与注册资本的比值超过70%时,企业就不宜再融资(发新债、银行贷款)。对于已经超过这一临界点的企业来说,要想继续融资,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资产证券化正可以为这样的企业提供一种选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