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多少企业数量?

籍馨怡籍馨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7年6月份,中关村的网民调查问卷公布了一份非常震撼的数据——《北京中关村全球科技人才指数报告》 该报告显示,目前中关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1568人(永久居住权或绿卡),位列全国各区域之首;在国内的引进人才总量达到了5489 人,同样高居各地之首。

在《2016年中国创新城市排行榜》中,中关村以36.5分的领跑成绩,连续四年获“中国创新指数第一区”称号。 根据中关村的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10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10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集聚1000个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推动诞生50个以上独角兽企业、1000个高成长性创业项目。

按此计划,在中关村实现这些企业的目标是容易实现的。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打造更好的环境让更多像硅谷一样的中关村“梦工厂”遍地开花。 中关村拥有大量“高精尖”企业,然而,与硅谷相比,中关村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低。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中关村地区GDP为3407亿元,而其研发经费支出876.7亿元,仅占GDP的25%左右,远低于硅谷所在地区的研发强度。

2011年至2015年间,美国R&D研究人员数量从258万人减少至218万人,而同期我国R&D研究者人数由233万增长至364万人。也就是说,在每万名劳动力中,美国拥有的R&D研究人员的数量是我们的一半,而中国则是美国的四倍多。尽管中美两国在研发投入上呈现明显差异,但在科研效率方面却各有高低。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科研机构不仅人力成本低,资金消耗也很低。例如,2015 年,我国每个R&D研究人员每年约消耗13万元人民币的研发费用,而硅谷则为23万美元。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研发投入下,我国的科研人员能完成更多的工作,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但低成本的科研效率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于美国。事实上,有成本效率并不意味就能产生原创性的成果。例如,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加入了“973”和“863”计划的研究行列,但这些机构开展的不少科研项目实际上是在给企业做“嫁衣”——许多项目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甚至原始数据为企业所掌握,但却没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国科技人员在研发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最终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提高研发强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研发质量,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原始能力。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