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阴阳怎么平衡?

融怡云融怡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宏观概念,它具有相对性、可变性、永恒性和绝对性等特性;用现代语言来表述,“阴”是指一切事物中相对静止的物质层面——“阳”指一切事物中相对运动的精神层面;二者是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关系:

一、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这一对范畴,是在观察太阳升起落下的过程中产生的。先人发现,在白天时刻中,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即“自东而西曰阳,自西而东曰阴”(《内经·灵枢》),由此赋予阴阳以相对运动的含义。

由于物质世界的瞬息万变,阴阳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形旁取位”,当“形”不动时,“旁”所处的位置为阴;当“形”移动时,“旁”也随之移动,此时“形”所在的部位即为阳。又如“月盈亏”,当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中间,向着地球的一端凹下去的时候,地球阴影遮住了月亮,这时是阴;而当月亮逐渐移到远地点,逐渐变得圆润,即是阳。 所以,只要有相对运动,就必然存在阴阳。即便是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物质世界,也并非全是阳或者全是阴。例如电磁波,就是阴阳兼而有之——脉冲星的磁场强度远超于地球,但它的辐射主要呈低频段,属阴;而脉冲星内部结构复杂,磁场强度虽不及脉冲星外磁场,但其电子密度远比太阳高,因此产生的辐射主要呈高频段,属阳。

二、阴阳的可变性 阴阳是可变化的,这一点与五行有所不同。因为五行所描述的是金、木、水、火、土等具体事物的属性,所以不可轻易变动。而阴阳则是用来描述一切事物这两大类属性的抽象概念。其范围十分广泛,并无定式。所以,只要能够找到某种具体事物能够划分出阴阳两类属性的证据,就可以将其纳入阴阳体系中来。这似乎给阴阳以极大的可变性带来了可能性。 其实不然!阴阳的二分法是建立在整体与部分、运行与静止、能量与信息的二元对立基础上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虽然这种二分法给阴阳带来了一定的可变性,但这种可变性是被严格限制的。

三、阴阳的永恒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国语·周语》),也就是说,阴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既然如此,我们人类社会自然也会受到阴阳的影响。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身。”(《灵枢·天年》)所以,古人强调养生要顺应阴阳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延年益寿。

四、阴阳的绝对性 尽管万事万物的阴阳状态可以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是可以转换的。就如“水火既济”,“火在下,水在上”,属阴;“火上浇冰”,“火在下,冰在上”,属阳。但是,无论怎样转换,总不离阴阳这两个范畴。这就是说,阴阳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原则的。所以,中医在用药组方时,既要考虑阴阳的协调配合,又不能忽略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

谌明柔谌明柔优质答主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首先从《黄帝内经》里来看“法于阴阳”的内涵是什么。 黄帝问:请问圣人如何保持阴阳平和的状态呢?(原文) 大论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矣。 是说人在生活中要顺应四时寒暑的变化,心平气和地生活,做到阴阳协调、刚柔相济,这样身体就不会得病啊,才能长寿。

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是怎么认识阴平阳秘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有: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寒热皆归五脏……” 又《灵枢·根结》中有: “阴盛阳虚,厥气上逆……积于胸中,营血枯涩,面目焦干。” 从这些文字记载可以看出: 1.人体是阴阳平衡的,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

2.导致阴阳失衡的原因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只有调节好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行呀! 最后说说饮食与阴阳的关系。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四十七》中说: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时,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无犯百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壮健,神气和,魂魄满全,气血通畅。” 所以我们要想健康就要做到这几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