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五行属什么?

佘心云佘心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杕”,读音dì 。《说文》解释:“杕,木枝叶茂盛的样子。从木,至声。”许慎认为“杕”的字形演变是:“杕”的本义是指树木枝叶茂盛,延伸为道路、渠堤等狭长的路、堤岸之义;由狭长的路又引申出“特立”,即孤高傲绝的意思。

以上说法符合“杕”的字形演变规律。但“杕”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词义:孤独。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杕”的音变规律和字形演变说起……

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郑玄注《周礼·考工记》时,把“杕”字标注的读音是“杜亥切”(注:汉代注文中的“切”就是今天“读”的意思)。这个切音用现代普通话读音标记出来就是di4。有趣的是,明代学者李乐在注释《礼记·祭统》“夫鼎有足曰甑,无足曰簋”这句话时,把“甑”字标注的读音却是zeng3,而把“簋”字的注音却标作gui3。根据李乐的这种标音方法,我们可以推测“杕”字到了明代读zu3或者ge3。 “杕”字在明代读音若作zu3,则正好与今音zu4相符;如果读作ge3,则是今天的正确读音。

清康熙年间,著名文学家严绳孙著《〈诗经〉直韵》,在考证《诗经》诸诗用韵情况时,把“杕”字列出的读音是duo4。据此可以证明,直到清代中叶,“杕”字仍然读作duo4。 那么,“杕”字为什么会在清代从中古音中突然发生变化了呢?原来,“杕”的异体字“棣”,在古代汉语字典中大多列读作dì2。如宋代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明代张自烈撰写的《正字通》,以及清代桂馥撰写的《说文解字义证》等等,都把“棣”字标注的读音作dì2。

由于异体字“棣”读音作dì2,而本体字“杕”在汉唐时期的诸多典籍中也经常读作dì2,所以“杕”字也就跟着读作dì2了。可是到了清代中期,文字学家们对汉字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棣”的异体字“蒂”才是其正确的写法,“棣”的字形其实是“蒂”的繁写。“埭”字在清代后期所发行的字典中,大多归入“言部”,且读作di4。 这也就意味着,“杕”字作为“埭”的正字,其正确的读音应该是di4。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