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行是指什么?

柯上上柯上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概念,源于中国早期宗教与祭祀文化。 《尚书·洪范》中,对于五行的具体定义如下: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这句话大致的意思是: 五行的排列顺序是: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水具有滋润下渗的特性,火具有炎上的特性,木具有生长曲直的特性(向上生长),金具有肃杀收敛的特性,土则能够繁殖稼穑万物。 这里的“行”字,有“运作”“运行”“循环往复”的含义。因此,五行就是指五种基本元素的运行变化与循环,即: 金、木、水、火、土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五个方面的运动变化及相生相克关系,就构成了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运行原理的,所以才有了阴阳五行的观念!

先说说五行的含义吧——以水为例来讲一下“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说白了就是水的形态在自然界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形式的液态物质。 一说水,我们会想到江河湖海……但其实这些都是固态水,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水哦~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水呢?真正的水是气态的水蒸气哦~ 水蒸气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的无色气体对吧?它怎么变成液体变成固体呢?这时候就要靠我们的土地啦。土地会吸收水汽,当温度降至0℃时,水汽就会凝结成零度以下的各种形态的液态水。比如雨水、冰雪霜都是水的一种形态,但是又都不一样。 如果水被冻成了冰,那么这就是土中的“金”了。而如果水流经土壤或石头时,水便会被石土中的金属微粒腐蚀而转化为金属形态的水(也就是水中的“金”)。

那如果水被土壤吸收了会变成什么呢?当然是变成了植物所需要的营养——土中的“木”!而当水遇热后又会怎样呢?当然就变成了火! 所以古人根据这些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水和土地的相互作用,最终将它们归纳总结出了金、木、水、火、土等五大要素。 从五行来说,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这五种属性之一或者兼有多种属性于一身,而且每一种元素间都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比如说火的属性是“炎上”,也就是向上升腾之意,所以当遇到寒冷的天气时,人们往往会在户外点燃一堆篝火来取暖驱寒嘛~~ 而木的属性和火的属性却是截然相反的,因为木是向上生长的,而火却是向下燃烧的!所以说木可以克制火,让火势变小一些,不至于把树林给烧没了!

莫生明莫生明优质答主

《洪范》里,五行不是简单的方位概念: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这是说木材和金属的性质;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这说的是水和火的性能; 至于土在中间的原因嘛——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上下为空,中心自然就是土了(当然,我们站在地球上向太空望去的话)所以土有中空的特征。

另外关于土还有个说法——“土生万物”,意思是说宇宙的演化都是建立在土的基础上进行演化的,这个意思也是说明土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一切都要先从土开始,如果没有土就没有了一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五行可以理解为五种元素或者说物质构成形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