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属于五行属什么?
中医五行是指世间万物都可以按照五种不同的属性来进行划分,而五种不同的类型又被称为五行,所谓五行即木、火、土、金、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者在“克与被克”之中平衡。五行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的,在不断运动与变化中,保持着平衡与稳定,即相生相克。
“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肺大肠属土,肾膀胱属水”。那么,按照“子母相及”和“相克”的关系,一个器官或脏腑发生病理变化,通过“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会影响到另外几个器官和脏腑的正常功能。
例如,肝火过旺,就会“水不涵木”,即肾阴虚而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乏力;肾阴亏损,不能制约心火,导致心火过旺则表现为心烦失眠。用五行的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就是通过“抑强”即抑制太过旺盛的一方而达到最终平衡的目的。比如一个肝火过旺的患者出现头目胀痛、心烦易怒、口苦、面红等症状,就应采用“泻南补北”,即以滋阴泻火的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