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字什么生肖?
粒是量词,表示成串的颗粒状东西(如散碎的珠子)、细小的颗粒(如米粒)等;也用来指粮食等(多指稻米)。 这种量词在古代是没有的,它是一个近代产生的词。《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个词语,并给它的含义做了这样的解释。 这个“一”后面所跟的名词“颗”和“粒”在用法上有区别:“颗”前面的数词可以是任意数,而“粒”前面就只能是整数,不能带“一”。例如说“三颗糖”“五粒种子”,不能说“三粒糖”“五颗种子”。 从“颗”到“粒”还有另一个变化——词义范围的变化。“颗”原指某些植物的种子或果实(现在多数情况下只用于农作物),而“粒”则是指那些能吃的或者能榨油的植物的果实,即通常所说的“颗粒”里的“粒”(注意:这里的“谷物”指的是单粒状态的颗粒,不是指由几粒组成的颗粒)。例如说“花生仁儿”“麦粒”“豆粒”,不说“花生颗儿”“大麦粒”“大豆粒”。 再比如“粮库”里的“粮”只能做量词“个”的宾语,换成“粒”不行。
当然,随着词汇的发展,有些名词的词义范围不断扩大,它们同量词的搭配已经没有任何限制。上述那些用法上的区别现在已经没有了。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说这些词语的来历,因为它们是有来历的。
上面提到的“颗”和“粒”都是古代两个常用的计量单位——“颗”用来计数量比较简单的东西,“粒”用来计算那些形状比较复杂的东西。用“粒”来计算的数目是可以任意大小的。《释名·卷四·释器》对“粒”的解释是:“粒者,栗也。粟之形似圆棱,大小亦如之。”可见“粒”就是像栗子那样大小和形状的东西。用“颗”来计数的数目就不一定很大了。《释名·卷七·释天》对“颗”的解释是:“颗,小颗颗,言其细微似小颗颗也。”这里把天地间万物都列入考虑的范围,可见用“颗”计数是很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