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靠什么上市?
先贴一张图 这是A股2016年IPO审核的过会情况,可以看到,96%的企业都符合首发上市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4%的企业会被否决),而在这96%中,又有一半的企业在申报过程中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实际上能够成功上市的只有50%左右。
那么为什么企业要费尽心机地去IPO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是资金的渴求,很多创业型的公司其实根本不差钱,但他们依然要去IPO,为的就是能够有更多的资金以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
第二是名的追逐,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IPO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为了名,他们也愿意付出所有的努力;
第三则是政策的引导,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IPO,这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是一种招商引资的方式,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则是一种当地政府扶持的利好。
实际上,很多企业去IPO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很痛苦,因为涉及到融资、定价等问题很容易使公司和券商之间产生分歧,进而导致进程减缓乃至终止。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上市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可能会倒毙在路上,当然这其中可能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风险。 对于企业家而言,当他的梦想还足够伟大的时候,这些风险或许就不再是风险了。
上市的真正门槛是企业的发展前景、诚信度和规范化。企业有好的发展势头,在所属行业中具有竞争力,有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和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才具备了上市的最基本条件。
企业上市之路有两条:一是IPO(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二是借壳上市。相对来说,借壳上市速度更快,成本也较低,但近年来IPO通道逐步疏通,且相比借壳上市,IPO被证监会查出问题或终止审查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选择IPO的企业越来越多。
不论哪种模式,为上市“修桥”,都需遵循上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从投行角度来看,对拟IPO企业,首先需按照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的相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管理办法要求,进行严格的规范。以主板市场为例,企业规范涉及财务会计、税收、工商、环保、土地、房地、消防、质监、社保、公积金、劳动、海关和进出口等很多方面,都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对拟借壳上市企业,要符合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借壳上市重组审核要求,同时,也要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管理相关办法的要求。
拟上市企业必须通过券商、审计和法律券商的尽职调查和规范整改,同时还要通过发审会成员或重组审核委员会成员问核及无保留表决通过,才能成功过会,进而发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