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鸡好吃吗?
“无鸡不成宴” 中国人对鸡肉的热爱,简直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可为什么我们那么爱吃鸡呢? 其实啊,这得从先秦时期的《诗经》里找原因: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觏之子,洵美且都……” 在古代,人们将能歌善舞的女子称为“媛”,把美丽的女子称为“妍”... 所以,当时的人们在赞美一个女子时总是用“媛”字。 可是后来不知为何,这个美丽又温柔的“媛”字被用来形容阴狠毒辣的女人了…… 于是,为了摆脱这种“红颜祸水”的骂名,美女们开始寻找新的代称—— 比如苏轼就用“婉约派”来称呼他的妹妹苏小妹; 欧阳修则给大他四岁的妻子改名为“欧九云卿”……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名字也的确比“妲己”“貂蝉”要好听得多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那古人为什么不直接叫女娃、野鸡、野雉等名字,而要费尽心思换这么多别称? 你别说,还真是这样——据考证,在周朝以前,鸡其实是不分公母的,人们都是统称为“雉” 而直到汉代,人们在研究动物习性的时候发现,母鸡虽然外形与公鸡差不多,但羽色却大多为黄、褐等暖色系,而且还十分好动,而公鸡的颜色多为青、蓝、黑等冷色系—— 所以人们便根据它们颜色和性格上的不同,给它们分别取名为“野鸡”和“原鸡”。
而且最神奇的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都统一遵循着这样的标准来区分公母: 直到唐宋之后,才逐渐有了“雄”(公)和“雌”(母)这两个词。 我们如今口口声声说的“清远鸡”,实际上在古代有个更为贴切的名字——“阳山鸡” 因为它的产地是广东阳山县而得名 据说此鸡由唐代的“阳山大毛鸡”传种而来,故而得名 现在一般认为,阳山鸡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岭南乌鸡。
由于它主要产自阳山的北部山区(也就是古阳山境内),所以又有着“北山鸡”的美名 再往后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阳山鸡渐渐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清远鸡”。 说到这儿您或许就发现了,无论是“阳山大毛鸡”还是“清远鸡” 它们的名称中都带有一个关键的字“清”——而这个字正是清远鸡最大的特点之一!
首先,因为生长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林之中,清远鸡的日常运动量较大,因此其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很低,肉吃起来特别嫩滑可口; 其次,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因而清远鸡的喂食原料大多是野生青草+稻谷+杂粮,口感也特别鲜嫩。 最后再加上当地人独创的放养模式,使清远鸡可以充分吸收大自然的精气,使其肉质更加鲜美,皮下脂肪更少,胆固醇也更低一些…… 所以你看,一只普普通通的鸡,也能被养得跟仙儿似的~ 难怪会被人称之为“禽中明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