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质会涨价吗?

堵依霏堵依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主要发达国家)的主要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有美国是个例外,它的货币是黄金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除了少数以物易物的例子外(比如部落之间的贸易,原始社会晚期和奴隶社会早期的贸易),几乎所有的交易都是一种信贷交易——我手里没有钱,但是你可以给我一件你拥有的东西(不管是不是金钱),我就用未来的收入来偿还你的这种付出。这是一种信贷关系,而是否偿还可以由发钞方说了算(或者说只要没有硬通货作为担保,你就得还钱;如果发行的是国债的话那还好说点,但本质上还是发钞方说了算)。

既然是一种信贷关系,那么影响信贷规模的因素自然就影响了货币的发行量,而目前影响信贷规模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居民储蓄和金融资产数量。要分析通货膨胀就要先分析这两个指标的变化,然后再进一步研究物价水平。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胀水平一般是跟该国(或该地区)的GDP增长率有密切关系的。 当GDP增长较快时,通常通胀水平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GDP的增长带来了收人的增长,而人们通常会愿意为物品支付更高的价钱(因为钱变得不值钱了,即通涨率上升)。但是,GDP的增长未必会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之前的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就会水涨船高。 反之,当GDP增长低迷甚至为负时,一般通胀也就很低乃至通缩。这是因为GDP增长低迷意味着收入增长缓慢,人们对物品的支付能力较低,这时候如果货币供应不变,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发生了通缩。当然,这种情况下的通缩并非绝对,因为人们对于未来收益的预期也会改变目前的消费行为,如果人们认为将来收入会增加,那么现在就会增加支出、提前消费,从而拉高现在的CPI,但这与货币供应无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人们的支出增加了,但收入并没有增加,因此仍然属于信贷关系,只不过是向未来的自己借债而已。

回到正题,由于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因此GDP实际上并不反映真实的商品交易量,所谓的GDP增长只是计划者单方面希望的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真实的交易发生。人民币并不是信用货币,因此并不能直接根据m1、m2的变动推测通胀的水平。不过,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上看,中国的通胀确实与GDP增长有密切的正相关性。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GDP增长换档下滑。在这种背景下,以前那种GDP增长靠投资、靠增发货币拉动的方式很难继续下去了。一方面,政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无限制地扩大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企业部门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轻易地从政府和企业得到信贷支持。这就意味着未来GDP增长的来源必须转向消费,而这必然伴随着通胀的上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