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海休渔吗?

仰怡颖仰怡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渔禁令,见于先秦古籍《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的“儵(tiáo)鱼”就是南方的鲂,也就是青虾。庄周和惠施在濠水桥上辩论的时候,正赶上青虾繁殖期,为了惩罚不遵守禁渔期的青虾,庄子命令渔户不得捕捞,并宣布“从此有濠上之娱矣!”“自此有鱼乐之篇矣!”——这也是“鱼乐”一词的由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围垦、打桩、砌石的方法筑堤养鱼,这一技术传到北方后逐渐取代了汉代以前北方流行的平地蓄池塘养鱼的模式。此时官方和士大夫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毕竟这关系着民生和粮价的问题。

唐朝贞观年间(627-649年),朝廷设置了负责管理江海的部司,规定每年春夏两季在长江中下游和各湖泊开始禁渔,时间长达五十多天。宋朝时,由于南方开发程度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水量减少,渔业产量下降。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江浙一带发生大水灾,太湖里的鱼虾都跑到苏州城里来了。第二年,朝廷下了诏书让农民把鱼虾放回水中。

元朝建立后对中原和江南地区的控制力减弱,各地的水患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为此,朝廷多次下诏禁伐树木、限制采集,鼓励治水、开河挖渠,提倡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同时还禁止私盐贩运和销售,以稳定物价。但这次政策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水患依旧很严重。明太祖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因黄河决口,河南、江苏、浙江部分地区遭到洪水侵袭,民不聊生。

明代中叶以后,江南人口猛增,稻田面积大幅度提高,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从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起,浙江杭州府海宁州被允许提前一年(即嘉靖十八年十月一日)开启海塘蓄水。此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许多地方纷纷效仿,提前蓄水,致使钱塘江下游和杭州湾沿岸的鱼类产卵场所遭到破坏,鱼类产量大幅下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