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股沟疝如何治疗?

韶昊怡韶昊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之一,是指腹腔内脏器(通常为肠)通过腹壁下方肌肉间的薄弱区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由于位于腹股沟区,故可在会阴部触摸到肿块自脐部向下至大腿根部,严重时可至外阴部或臀部。

发病原因 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期间,腹股沟部的直肠膀胱陷窝呈漏斗状,其底部的环状结构称为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随胎儿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发育,此环状突起的腹膜组织即逐渐萎缩、退变直至消失。如鞘状突起未能完全萎缩,则形成小儿腹股沟斜疝。

临床表现 小儿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可复性(手指挤压时肿块可回纳)的肛门和阴囊部位出现肿块。患儿平躺时可自然回纳,站立时因重力作用而下滑并出 现外凸,此时如用手指压迫腹股沟区,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肿块就可消失。

当疝内容物为胃肠道时,多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为泌尿系器官,则同时有尿频、尿急等表现;如为卵巢、输卵管,则同时有腹痛、月经不调等表现。但上述症状可因宝宝个体差异而表现不一且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上常被误诊而延误诊治。

检查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可明确病变情况。

1.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及局部观察,特别注意有无脱垂的胃肠内容物和肿大的淋巴结,以及阴囊内有无皮脂腺囊肿。

2.实验室检验 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功能等,必要时行放射免疫测定。

3.影像学检查 X线腹平片、腹部CT、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疝发生部位和评估是否存在合并症。

4. 其他检查 有特殊情况的患儿需进行脑电图、肺功能、心钠尿素等检查。

治疗 一般治疗 对无症状的轻型疝气可先采取保守治疗的措施,主要目的是促进疝气复原。具体方法包括:

① 预防疝气复发的重要方法是避免过度劳累、受凉、感冒和精神紧张。

② 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③ 提倡正确的喂奶姿势,防止宝宝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④ 积极治疗引起腹胀、腹泻、便秘等全身性疾病。

⑤ 对于已出现疝气的宝宝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避免加重症状。 手术治疗 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唯一方法。

通常应在1岁左右实施手术,最迟不超过3岁。年龄过小手术,风险大、恢复慢;年龄过大手术,复发率会增加。如果宝宝频繁发作,应及时就诊,排除嵌顿可能后尽快安排手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