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怎么五行怎么解释?

云高娃云高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铭”字属于金文字形,金文的“铭”字写作“朙”,像两个人面对光明跪着的样子;小篆的“铭”写作“銘”,上下结构,上面是“明”,下面是“印”。《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刻也”“印文曰銘”。 “铭”的本义就是铸、刻。

“铭”用作名词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称述功德的文字;用做动词表示铭记不忘。 《尚书·大禹漠》有言:“禹锡帝汝夏典,乃皋陶谟,曰‘惠哉!’以厥昭德,勒于王序”。说的是舜让禹拿着尧所赐的诰命,即“帝尧之典”和“皋陶之谟”——也就是记载了尧舜禹治水事迹和大禹治国安邦方略的文献,去宣扬自己的德行,并把它雕刻在玉帛之上作为永久的纪念。

《礼记·檀弓下》中有“幼名而鼎,壮别名而俎……”的话,说的就是古人到了成年举行加冠礼的时候,要在宗庙里把表示身份的姓名刻在鼎彝等礼仪器具上。这种礼仪制度延续至今,在我们老家仍很盛行——小孩儿出生后第三个月要举行“抓周”仪式,在一堆玩具里放置笔、墨、砚台和各种乐器,然后让孩子挑选,父母便可以根据孩子的选择来预测其一生的志向和发展——这个“择”字用得很讲究,必须是孩子自己亲手拿,大人是不能代为选择的。如果哪个父母嫌贫爱富,故意不给孩子置办像样的玩具而让孩子选则,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古人将铭刻在钟鼎彝器上的文字称为“钟鼎文”,上古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祭祀用的礼器,所以这些文字主要记录的是统治者祭祀时的言行;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冶铁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的农具有如斧斤、削刀之类,上面也有大量印记,这些文字被称为“金文”或者“吉金文字”;秦统一天下以后小篆作官方规范,“铭”字就成了圆形字体。汉隶繁复,“铭”字变为左右结构;汉简魏晋南北朝碑刻中又出现了方笔,“铭”变成方框状。到了唐代,“铭”字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