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五行中属什么?

鲍逸贤鲍逸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禹,姒姓夏后氏”,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里记载得很清楚,禹姓姒,而古代同姓氏之间通婚是很常见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禹姓姒氏,也可以肯定地得出结论,禹属于以姓氏定五行的朝代之初的产物(周以后)! 那么又回到了问题上来,姓代表什么时代,氏又代表什么时代呢?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姓是母系血统的标志;氏是父系氏族部落传承的标志。 但这只是现代学者的观点,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真正的姓氏文化远不是这样的简单,因为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姓是一个姓氏家族内部的同姓辈分男女共同使用的符号标识,也就是古代的姓真正含义是“女”旁一个“生”字,表示同一姓内出生的女性同胞们共同的名称,这种姓往往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姓氏的区分功能,所有的姓都是同一个女部落的名称! 而氏则是在姓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同姓家族内部有权势有地位男性的专属名称。

比如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令尹子文的姓是熊,氏是楚,晋国大夫赵盾的姓是赵,氏是盾。 为什么要分开呢?因为古人把姓作为母亲家族的标识,是不可以改动的,如果男子入赘女子家,所生的儿子跟自己母方的姓,女儿随父方姓。 如果氏在中间夹着,那就乱了!比如春秋时陈国公子陈厉公子陈献的史书典籍,就记载为陈厉公之妻卫武公之女,氏为献。 这是因为当姓氏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其排列组合是随女性一方来的!

如果姓与氏在一起出现,一般情况是:先姓而后氏。 在这种情况下,姓明确表明了这是哪个姓氏族,氏则表示这个家庭(家族)的具体分支。 因此可以看到,原始社会晚期,姓明确表明了这个部落或者部族女性的血缘关系来源,氏则表明了男性在该部落或部族中的地位高低! 所以古书上常说的“姓”其实都错了,应该是“姓+氏”合起来的整体才表示名字的意思。 这其实就是姓和氏的本质区别!

从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到夏商周的封邦建国,这一历史阶段,姓氏的特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猜测姓氏开始分开使用。 因为随着宗法制度的建立,贵族男子有了自己的领地,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实行郡县制管理,形成所谓“国”“野”之分,这样他们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姓,如鲁国姬姓,宋国子姓,蔡国侯姓等等,而他们的夫人的姓也由此而来。

比如周武王的夫人邑姜,她的姓就是姜。 周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礼乐崩坏,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发生,很多小国的贵族为了保全自己,纷纷改姓他国姓,以示投靠,这种改姓后来成为一种风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莫名其妙的姓,如秦非子,他的爷爷是周王的外公,却姓马;西汉文帝刘恒的父亲刘启,他的祖上是周文王的叔伯,却姓唐。 这种现象正说明了上古所谓的姓,在中期之后已经逐渐变成了氏,而氏反而成了姓。 其实我们现在的姓,已经基本没有了最初的内涵,而是继承了周金文的姓的概念,也就是说是我们古代的姓在后来的发展中,变成了现在的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