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宝宝几个月怕吵?
五个月左右的胎儿已有了听觉,这个时候的胎儿已经会抬头了,并且耳朵的位置也在逐渐下降,于是妈妈说话的声音、爸爸哼的歌儿以及外面的各种声音都开始传进宝宝的耳中。 到了第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除了声音之外,妈妈身体周围的环境改变,比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等变化也会刺激胎儿的听觉神经。 如果此时父母发现宝宝在肚子里面“动”得特别厉害,或者长时间不理会宝宝而宝宝的头部一直在转动,那就说明宝宝可能听到了外界的声音。
7个月以后的婴儿已有能力分辨语言的内容,如妈妈和宝宝讲话时,他能区分“mama”和“dada”的区别;也能识别语调的变化,如果妈妈用不同的声调跟宝宝讲话,他/她能辨别话语的意思;甚至能够了解句子的含义,当妈妈对宝宝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宝宝听到关键语句的重复时可以主动提出“往下讲了哦!”。
不过,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可能在4个月的时候就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了,而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等到满1岁。 总之,小宝宝从出生到长大,一直是处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的。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尊重宝宝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即可。
孕早期,胎儿的听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声音没有反应。到了孕25周时,胎儿的听觉系统开始发育,但神经发育还不完善,无法分辨不同的声音。到了孕28周,胎儿的神经发育逐渐成熟,对声音会产生应激反应。当有较强声刺激时,会采取闭嘴、眼脸紧闭、双臂上举、伸展、身体屈曲等保护姿势。
美国胎儿专家戴维斯·弗利曼教授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能发出100分贝噪声的音箱紧挨准妈妈的腹部,让胎儿受到突然受惊,然后,用B超观察并记录胎儿的动作反应。第一次受到噪声袭击后,胎儿剧烈地活动起来。有的伸胳膊,有的踹腿,有的伸舌头。第二次受到噪声袭击后,胎儿反应不像第一次那样激烈,活动也变得平缓。弗利曼教授认为,这可能是胎儿产生了害怕情绪的缘故。第三次受到噪声袭击后,胎儿对噪声几乎无反应。
由此可见,胎儿不但能听到声音,而且会对强噪声产生情绪反应。胎儿最喜欢轻柔、舒缓的音乐,最怕噪音,尤其是突发、剧烈的噪音。一般情况下,若声音不大,只要准妈妈情绪安定,对胎儿影响不大。最害怕的就是强噪声,超过70分贝,胎儿可能出现烦躁、肢体运动突然增加;超过80分贝,胎儿会出现奇怪的动作,有惊恐的表现,甚至出现小脑萎缩、宫内发育迟缓、神经运动异常。因此,孕妈妈要注意,平时说话、打电话、按门铃、放音乐都要注意音量,家里要保持安静,远离建筑工地,避免乘坐摩托、蹦迪、看摇滚乐表演等娱乐活动,更别用医用B超仪对着肚子听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