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开放员工持股?

米莉米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目的无非是吸引、留住核心人才,激励公司现有职员和未来的管理者,并减少人力资本的流失。但现实中,很多实施了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相反,一些从未开展过此类计划的企业,却出现了人才竞争不足的困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往往存在这几种情形:

1.通过股票期权方式,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考虑管理层的个人情况与对公司做出的具体贡献,导致激励效果无法有效发挥出来,有时甚至会引发管理层的不满情绪。

2.为了吸引优秀人才,采用股份赠与或收购的方式,让骨干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但在实际操作中,员工的入股资金多为从工资中节余而来,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3.将未分配盈余按职工持股会名义集中起来,发给职工个人持股凭证,作为今后向职工发行新股的准备金。这种方式下,企业虽然完成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但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难以达到激励效果。

以上三种情形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在实施激励时,不考虑人才的个人情况与对企业所作的贡献,就盲目地进行激励,结果只会事与愿违。而忽略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单纯地依靠未来预期收益来发放股权激励,容易导致“分钱分不到头上”的情况出现。另外,采用单一的股权激励方式,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多样性。

事实上,员工的需求往往是多元化的,除了物质上的需求之外,还有情感上和精神上的追求。如果企业能够同时满足员工多元化需求,无疑会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人才的需求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刚刚创立不久的高科技企业来说,由于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且处于创业期,此时不适宜给予股东身份的员工以过多的实物权益。对于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虚拟股份的方式,对高级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实行长期激励。而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扩张的大企业而言,可以采用增量股票期权方式进行激励。

楼馨诚楼馨诚优质答主

从国内一些企业试行员工持股的实践来看,试行员工持股制度以后,企业都不同程度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出现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的可喜趋势。比如,四川长虹在试行员工持股计划以后,员工的生产热情高涨,职工出勤率由过去的75%上升到95%以上,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值连续多年保持30%的增幅,同时,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出现了产量增长、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理想态势。

员工持股,使企业员工从一般意义上的职工,变成了企业的内部股东,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成为真正的“共同体”,这种利益机制使企业员工的长期利益通过公司这一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和股东利益实现了内在的一致。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的主人,使“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共建家园”的共同利益。这就实现了企业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的有机统一,使员工实现了“主人意识”和“主人行为”的有机统一,“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主人翁意识更加突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大大增强,敬业精神和爱厂意识明显增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