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汇率是怎么形成?
人民币汇率,很简单,官方汇率的定值基准是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表现,也就是用中国的出口货物价格去换算外币的支出;反之,用进口货物的费用加上运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计算换成人民币的收入。 为了体现公平,这个换算法则的基准,必须是国民贸易(CIF)而非海关统计的边境贸易(FOB),因为后者是把国内生产成本计入价格了,造成高估的情况,而前者是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不计入国内成本,从而保证了公允性。
理论上,只要保持一个常态的贸易平衡水平,那么外汇储备(FxReserve)就会保持稳定增长或者减少,当然,这需要考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动情况。 如果出口规模固定,进口规模固定,那么汇率变动就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价差的变化。如果一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上升1%,导致多支出0.01美元,而同时出口商品价格上涨0.02美元,收入增加0.02美元,则收支差额为负0.01美元,即0.01美元的外汇储备减少额。 然而现实中不可能这样理想化,例如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可能不是由于本国需求上涨而是供给短缺引起的,或者是运输费用的波动导致的。这样的话,即便出口商品价格也出现上升,收入的增幅也可能小于支出的增幅,使得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需要结合进出口商品结构,加以具体分析。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情况会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外传递,影响国外消费者的物价水平和购货欲望,进而影响到出口商品的价位,贸易平衡与外汇储备变化并不一定始终如理论所预期的那样稳定对应。 除了基于宏观贸易数据的官方汇率之外,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汇率衡量指标:
1、双边汇率,就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比如说,中国人到美国旅游,想购买点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店主使用的货币是美元,而你想购买的首饰,标价是美元标价,如果你只有人民币,就要先换成美元才能购物,这时候的汇率是一个双边汇率。
2、现钞卖出价,简单说就是你手里的是现金,想换成外币,人家给你啥币种你只能换啥。比如你去非洲国家,这个国家只有美元和欧元,没有中国银行,你手上的是人民币,要换当地货币,除非你提前换成美元或欧元再换,但是换了以后在当地又要重新换成了,这些钞票的卖出价就是这个国家的银行给你的人民币-外币的兑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