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韬股份有潜力吗?
自从2010年深港通开通以来,A股市场最火热的概念莫过于“H股回购”。它指的是注册地在香港、上市所在地在A股的大型企业,以很大手笔回购自己在A股和H股所发行的股票。这一动作被视为企业回归A股、提高A股在整体市值占比的重要信号,也助推了A股市场一系列的涨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平安”。
说起H股回购,我们自然要提起A股市场的第一任“教父”秦甫。秦孚作为南方证券的第一任董事长,一手策划了中国证券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笔海外融资,即“中海壳”项目。1997年,南方证券将三家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上海石化、上海实业和上海航空的股权出售给日本海运业巨头“商船三井”,交易总金额高达1.87亿美元,创下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宗海外融资。
两年后,秦孚策划了另一个震惊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案列——中信泰富“澳航”项目。1999年,中信泰富以55.8亿港元的总价,收购澳大利亚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成为当时香港上市公司市值最大的收购案。
秦孚在回归A股前夕,力推“H股回购”计划,欲 以80港元股价回购市值近1800亿美元的“小三股”,这成为金融史上“最牛回购案”。但是,由于当时国内A股市场正处于熊市之中,H股被迫终止。而在“小三股”终止回购的日子里,它们的股价表现却并不尽人意。
时隔24年之后,“H股回购”又引起了市场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第一高控盘股华闻集团的董事长闫建国,带领一众高管亲自上阵,以合计3.5亿元的价格,全部回购了华闻B股股份。而自2016年起,中国平安集团也开始了“H股回购”。
据统计,自2016年12月起至2018年2月底,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平安资管、平安信诚等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公开回购A股股份达3.79亿股,回购金额达144.99亿元。回购股份全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以及用作股权激励。“以股代薪”被中国平安的员工誉为“最富人情味的年终奖”。
而在2018年2月28日,中国平安再次宣布,将回购股份的价格上限由23.1港元/股上调至33.6港元/股,并将在复牌后,继续回购至总股本的10%。按中国平安最新股价计算,倘若回购完成,股份数量高达108亿股,花掉的现金高达1398亿元。
笔者之所以在现在提及“H股回购”,是因这关联到近期被市场热炒的一只股票——长城证券。
根据长城证券5月6日盘后公布的三季报,公司的总经理王永宏、副总经理姜平、副总经理范斌,分别在2020年3月23日~4月30日期间,以-36.76元/股~-17.22元/股的价格,从二级市场上回购了893.9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67%。
这仅仅是开始。根据三季报披露,2020年1月1日~9月30日,长城证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有4家机构采取了“增持”或“转增”的措施,合计增持1.36亿股,增持股份数占该公司总股本的3.02%,增持金额达49.76亿元。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2019年12月23日,长城证券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显示,长城证券拟以不超过10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注销减少注册资本。但是,该计划如今还未实施。
我们注意到,长城证券并不是A股市场的“独苗儿”。在2020年3月20日,国金证券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国金金融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5月8日,国金证券以-14.81元/股~-7.10元/股价格,用了3407.92万元,回购了1400.14万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