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的五行属什么?

蔚裕思蔚裕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对自然界五种元素的抽象描述和系统分类。所谓“属什么”,其实是一个缺乏概念清晰度的问题。 但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中会忽略这样的问题,于是造成诸多误解。例如,看到一棵大树就会问是“木行”还是“水行”?看到一块石头会问是“土行”还是“金行”?

这些问题都缺乏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更多的证据来佐证答案。在古书《尚书·洪范》里记录着“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五星”,而汉代的京房的《易纬·乾凿度》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这就是说,五行最初是指宇宙中的五颗星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后来这五星被用来比喻“五脏”“五情”等人体器官或情绪。到汉代以后,五行又与方位和时间等联系起来,变得愈加复杂起来。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五行的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那么回到你的问题,关于书籍的属性,可能有很多种说法。因为书的内容千差万别,涉及到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严格追溯源头的话,我们可以找到“五行配五色”这个来源。 东汉的著名儒者郑玄就认为:“书者,树也。。。故分五方色以配五十书字。”(《汉书·律历志》)明代学者胡应麟则进一步指出:“书之形,如立木;书之用,如种树。是故五色备谓之书”(《四部正误》)。

总之,他们认为书是由象形的文字组成,而文字的笔画又有长短大小之分,因此书也有“厚薄”(字数多少)之别,而这种厚薄则对应着五行中“土”“金”“水”的属性。 但这样一划分带来了一个问题: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属于中医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西医里的“五脏”则是解剖学上的名词。这两套概念体系下的“脏”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这种五行配五方的学说无法用于解释五脏的属性。 这种情况类似现代物理中的量子力学,刚出道时没人能说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只能一步步实验验证。

好在中医是一个注重经验的学科,随着经验的积累,后人逐渐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实了五行学说的内容。到了唐代,孙思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医学巨著《千金要方》,提出“五脏中补”的概念,完成了五行医学化的进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