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生何处结局?
一、因穷沦为妓女
明代中叶,苏州织工沈明家是当地有名的贫户:夫妻俩生育三男三女,又抚养了一个孤儿,日子过得很艰难。沈明年老时,对老伴说:我一辈子苦熬苦业,总算把子女养大成人了,可眼看也没有几天活头了,死前最放不下心的就是这些孩子。织工张福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前往探望,见明家破破烂烂,穷困凄凉,实在同情不过,便对沈明说:老伯放心,你如有什么疾苦,子女成年后正是自强之时,何不把他们送到妓院去,让子女们学一门谋生本领?
沈明回家之后,将家中情形对老伴和子女一说,老伴和女儿们听了,都十分悲苦,儿子们则在一边闷不发声。见此情形,沈明愤激地说:我们穷本份人家,向来给人织货御寒,却冻死在本乡,也不愿饿死他乡!说罢,老两口相视流泪,儿子们也低下头去,默默不语。
第二天,沈明就把几个子女送到吴门妓院。儿女们在母亲的教唆下,相率接客。因为她们年纪小,又出自贫贱之家,不得不依从母教。其间,张福也曾对这些少男少女们多次提过学艺的好处,但均被沈明夫妇断然拒绝。
二、进妓院的三原则
明代中叶,苏州艺妓苏季子有倾国之色,且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张福便把苏季子收为义女,并送入乐匠刘洪家培养。张福教授徒弟有三原则:一艺成名,二生活优裕,三不辱没门楣。于是,刘洪对苏季子十分用心,又得张福指点,苏季子学得一手好歌唱,并能弹琴舞剑,过耳成诵,下笔成篇。
三年后,张福将苏季子接回家,重施粉黛,再学歌舞,三年之后,一告别玉门,即名震姑苏。苏州士大夫闻听苏季子新寡,多欲纳为妾婢,但均被拒绝,最后,竟有八人在苏州文曲巷竞购“桂屋”以居。张福恐其声名益恶,遂为赎身而纳为义女。此时,苏季子年甫十八九岁,虽饱经炎凉,阅历颇多,但终是青春年少,张福便为她选了苏州贫士陈某为夫,了却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