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务集团何平?
我看过何平的演讲,在2015年水利部的讲课上,当时他做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副局长时讲的。 何平的演讲非常精彩,条理清晰而且举例生动有趣。他举的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今天中国缺水,那么可能最缺的是咸水(海水)而不是淡水;因为中国人均用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有相当一部分人(4.9亿)没有自来水,我们每年要消耗300亿吨淡水,而这300亿吨淡水中又有近七成被浪费了——这些数据都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我觉得何平是一个很有水平,也很敬业的水利工作者。 后来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何平不仅是优秀的水利工作者,还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在大学期间就是游泳队的主力队员、校代表队副队长兼教练。他是从1986年到1997年间,先后五次打破学校纪录,并两次打破省纪录。而正是由于他在田径和游泳方面优异的表现,使他获得保送研究生的名额。 除了体育运动之外,何平在大学时期还喜欢文学。他不仅热爱阅读,而且是学校的文学社团骨干。他还曾经自己主编过校园刊物。
可见何平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才。
何平,女,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工,现任京能集团所属北京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平作为北京水务集团的领军人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强化集团人才战略。
近年来,北京水务集团在人才战略指导下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首都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职工创新先进班组”“北京市先进集体”“北京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表彰。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夯实水务“人才库”
人才是实现企业发展创新的根本,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北京水务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委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把“党管人才”和专业化相结合,制定实施了包含245人的《北京水务集团中层干部梯队人才培养规划方案》,重点从战略、专业与技术、管理岗位三维度构建中层干部人才梯队,为集团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科学完善的制度依据。
同时,为打造创新型水务人才梯队,北京水务集团制定了《北京水务集团职工培训五年规划纲要(2018-2022)》,从管理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两方面开展了管理培训生项目和专业培训生项目。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双轨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将党性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将外部培养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从“思想、技术、业务”等方面入手,以“专业突出、素质优良、技能精湛”为目标,全面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工作活力。通过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不断促进水务集团内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突破,逐步形成有利于“选拔、培育、激励”人才的制度体系,切实将人才战略优势、组织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为水务集团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坚持专业化发展
实现科技人才新突破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人才始终是企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北京水务集团以专业人才需求为指引,以提升人才专业化水平为目标,围绕“培养一批、储备一批、使用一批”人才发展新思路,以管理培养生和专业培训生为突破点,大力实施人才“金种子”计划,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员工加入“金种子”培养计划,通过导师制、轮岗交叉培养、重点跟踪考察等方式,持续提升集团年轻干部人才队伍专业水平,培育集团后备管理干部人才。
目前,北京水务集团已连续开展四期金种子管理培训生和专业培训生培养计划,建立了以“水务+市政”两个专业岗位为培养路径的培养机制,已培养77名青年人才,36名员工走上管理岗位。“金种子”培养计划的实施,逐步实现了从“选好人”向“用好人”和“培养对人”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不断为水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力。
搭建人才“立交桥”
推动人才资源融合
北京水务集团作为京能集团所属的水务专业平台公司,在人才发展方面,不断加强与京能集团人才管理、培养等工作的紧密结合,积极推动“人才京能”战略落地。
目前,北京水务集团积极加入京能集团“骏马计划”培养项目,推荐5名年轻干部加入京能集团人才管理梯队(骏马计划A)。同时,持续开展水务系统内部年轻干部轮岗工作,以人才“立交桥”为载体,实现水务人才资源的融合,积极发挥内部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