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过了属什么生肖?
“辰龙”,即公元年号1988(戊辰)、2000(庚辰)或2012(壬辰)年出生的人。 龙在东方七宿之中,除了亢宿是白虎星君的外公,其他六宿都属于玄武宫:斗宿(牛),虚宿(鼠),危宿(鸡),室宿(猪),璧宿(羊)、奎宿(兔)、娄宿(狗)、胃宿(猴)、昴宿(鸡)、毕宿(猪)、觜宿(鸡)和参宿(猴)。
由于每一个时辰都是两个星座交替的时候,每个时辰都有50%的可能性属于下一个星座。每隔两个小时,都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属相。 早上7-9点,为辰时,此时属“龙”;
上午9-11点,为巳时,此时属“蛇”;
下午13-15点,为午时,此时属“马”;
下午15-17点,为未时,此时属“羊”;
傍晚17-19点,为申时,此时属“猴”;
夜晚19-21点,为酉时,此时属“鸡”;
深夜21-23点,为戌时,此时属“狗”;
凌晨23-01点,为亥时,此时属“猪”。 而在旧历的推算中,则会将“闰月”算作下一年的第一个月份,以平衡各个农历月份的阴阳。所以如果碰到闰年闰月的话,年份尾数会变成“13”或者“6”。如1984年为闰年闰月,2006为闰年,而2013年为平年(没有闰月)。这样计算的结果和现在的公历计算方法就会一致了。
属鼠的龙
“龙”本是古文字中的象形字,象的是什么?学者中有象马说、象鹿说、象蛇说、象蜥蜴说等。郭沫若先生在文字研究中却独尊龙,“生肖(属相)之制创始于战国。”并且他把十二生肖视为十二神物,是十二辰(地支)的动物代号:“鼠乃地底动物之代表,牛代表蹄类,虎代表兽类,兔则统揽其余之哺乳类……”这样看来,“龙”字象的是地上跑的马、鹿,地下钻的鼠,水陆空无所不能的“龙”实际上就是十二生肖的“神”。既然如此,生肖之龙,当然要从十二生肖中去找。十二生肖中哪些动物能“驾雾腾云”、登坛拜将、呼风唤雨、吉祥如意呢?恐怕只有性贪(好静)的鼠。所以,十二生肖里的龙就是人们熟识的老鼠,我们经常看到的“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贼眉鼠眼”等话,就是对生肖龙的真实写照。龙的“蛇样”来自生肖中的蛇,其威严矫健,来自生肖中的虎、马和羊。综合起来,生肖之龙实际上就是个“多血鼠”。
属马的龙
龙字的本义是什么?学者中有“天子”说、“鳞虫之长”说、“蜥蝎”说等。笔者认为,“龙”的本义、原义应从先秦典籍中找。《国语·周语下》中有个名叫“狐不度”的人,他讲了个“龙”的故事:“周之将兴也,天遗诸侯子孙……岐山之阳,夹水、粒食、鸟兽蕃。故周人能爱其神。有神蛟龙,镂于河,以沈(沉)于岐。岐人是陵。龙,人夹之,龙用是不祀。故周人怀之,而名其子事之曰‘龙’。”
这一段古奥难懂的文字,是说周人兴起的时候,有蛟龙沉在岐山南夹水,周人夹(通侠,指勇猛有作为)蛟龙而驱除之,蛟龙由此不再祭祀。周人感谢“龙”,所以将自己的子孙命名曰“龙”。从中可以看出,蛟龙出没的地方叫“夹水”,人们乘着船去跟它“作战”,把它消灭了,蛟龙再也不能为害,人们也就不再祭祀这个灾害之神,周人因为自己做了这事而把他们子孙命名为“龙”,以此来纪念这件事。
由此可见,从“狐不度”的话中,可以肯定地说,龙就是“蛟龙”,有水方有龙。周代姬姓贵族,因“龙”有神气,又与周人有“感情”,就以“龙”为名,如周穆王之子就叫“姬龙”。后世人们又把它说成是神,而封为“龙王爷”在庙里祭祀,使人们不能认识龙的真面目。
关于“龙”字的字义字形,历代学者论述颇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七种观点:
“虫类”说:《说文解字》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为龙,秋分为蛇。象形。”《国语》韦昭注云:“龙,虫类之有鳞者。《尔雅》以大禽,大兽,大虫,大蛇皆为龙。”
“马状”说:《说文解字》段玉裁注云:“龙、尨双声,盖马属。”《逸周书·史记篇》云:“龙马异种,齐足并驱,龙马八尺,驳毛,龙文。”
“鳞虫”说:《楚辞·天问》王逸注云:“龙,鳞虫之长。”《水经注·河水篇》郦道元注云:“龙皆有鳞彰。”
“蜥蜴”说:《埤雅·释鱼》云:“蜥蜴谓之龙子。”“蛇类”说:《尔雅·释鱼》云:“有鳞而不鲤曰虬。”郭璞注:“似蜥蜴而长,有花纹,能兴风雨,即蛟龙也。”王念孙云:“此说本《国语》。”《管子·地数篇》说:“出珠玉金银之山,龙蛇蟠纡。于于入海,名曰龙蕃之山。”
“马和牛”说: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龙乃马牛之属。”
“兽中之神物”说:《说文·虫部》段注云:“是故龙在诸言中,或为飞腾变化、神异之辞,或为瑞应灾异之辞,或为亵渎凶恶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