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说文·水部》:“露,雨露者。”所以,露从五行属水。 需要指出的是,许慎把“露”解释为“雨”的结晶体。东汉大儒郑玄则认为“露”属土。清代段玉裁注许慎《说文解字》时采纳郑说,认为露属土。(见《说文·月部》段注)现代学者多认同段说。那么,露到底属水还是属土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问题。 “露”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 此字形最早见于战国楚简。整个字形像一弯新月旁边有水滴。可见,“露”的上部本像“月”,下部本像“水”。但“月”和“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却是一个疑点。因为它们中间还隔了“口”。 我们知道,古文字的表意特点往往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部表示事物的性质或人的行为,下部表示事物的用途等。如“采”、“凶”等。而左右结构的字通常是把意思相关的字集中在一起,形成联词。如“言”、“信”,“林”、“木”之类。上面这个“露”字却是个例外,上下结构却无明确的分工。这就给理解带来了困难。
段玉裁认为“上日下水”即“润下”之意,故“露”属水。但他没有进一步说明理由。其实,许慎已经指出“露”从“雨”——也就是说,“露”与“雨”有关。再结合“露”的本意来看——露水是夜间或黎明时地面上的水和蒸汽遇冷凝结而成——似乎“露”的性质应与“雨”相近。都是水气凝结之物。既然如此,“露”应该属于土地的属性。因“地,水分之中也”。 实际上,古人早就注意到“露”的土壤属性。王充《论衡·商虫》:“凡物之毛羽滋者,土膏之气湿;茎叶滋者,土膏之气润;根荄滋者,土膏之气深……”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中也提到:“世言‘露润’二字,只谓‘露’属阴,‘润’属阳也……实则‘露’亦属阳,惟其性‘燥’耳!”“露”属于土,且具有滋润的特性。这是符合实际的。